|
数智中心改造项目
走进金秋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园区内,一面红砖墙格外引人注目,谁能想到,这面7.5米高的“复古墙”的背后,藏着建设团队的巧思。
作为公司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承建的北京数智中心改造项目,由创新工场、中央绿地、展示中心三个区域组成,从样板间施工到结构加固,从园林区的渣土清理到机电管线的拆改升级,每一个施工节点的推进,都凝聚着建设团队的匠心与担当。
创新:让“老厂房”藏住记忆、装上智慧
作为老旧厂房改造项目,“留住历史质感”是建设团队的重要目标。为了留存建筑文化记忆,团队特意采用红砖墙与红砖地面设计,团队践行绿色理念,所用红砖均来自废旧建筑拆除回收。为解决7.5米高的红砖墙带来的结构难题,团队创新采用“轻钢龙骨墙+贴片砖”工艺——将老旧红砖切割成15毫米的薄片,精准粘结在轻钢龙骨硅酸钙板上,既解决了超高墙体的承重隐患,又完整保留了红砖的原始质感,让“复古”与“安全”两全。
为满足空间分隔需求,报告厅配备了电动垂直升降隔断,一键操控即可实现自动化升降,几秒内完成空间切换,既能将大空间划分为2个独立小空间,也能快速恢复整体开阔状态,适配会议、展览等多种场景。厅内的超大曲面屏与四面吊屏撑起了“专业视觉体验”,曲面屏支持8K超高清显示,可消除拍摄时的扫描纹,实现多窗口分割、图层叠加,适配多元场景需求。“不管坐在哪个位置,都能看清内容,开会议、办活动都合适。”项目技术总工王智慧说道。
园林:让“旧场地”唤醒记忆、铺就新景
在13695㎡的园林景观改造区域,施工团队对每一个环节都追求极致精细。不仅要完成伐树、种植土换填等基础工作,还要精心铺设景观LED地埋式七彩动态灯带,为园林增添独特的夜间景观效果。同时,预留二期建筑强电接口,充分考虑未来园区的发展需求。项目团队充分调研北京气候特点,结合土壤条件,精心挑选适合本地生长的乔木及灌木品种,展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团队还提前与市政部门进行积极沟通,确保排水、供水等系统顺畅连通,避免出现积水、堵塞等问题。
在PC砖铺装环节,项目采用车行PC砖“300厚级配碎石垫层+200厚C25混凝土垫层+30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PC砖面层”的做法,每一层铺设时都严格控制厚度和压实度。团队人员使用专业测量工具,对每一层材料的厚度进行精确测量。在压实过程中,采用压实设备,按规定次数进行操作,保证路面坚实、耐用、美观。
匠心:让 “高标准” 贯穿全程、兑现品质
“我们建立了‘材料认样-备货-进场验收’全流程管控体系,确保每一项材料都符合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冯宇楠说道。项目团队始终将客户满意度放在第一位,协调厂家进行生产加工,提前协调运输路线。施工期间,在项目的物料仓库,各类建材分类码放、标识清晰——从电气工程的电线电缆、配电箱,到暖通工程的风机盘管、空调机组,再到给排水工程的衬塑钢管、洁具,每一批材料进场前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
项目整体采取拆改与重建协同推进,实施“雨棚结构+机电管线+隔墙”三拆同步,高效腾退作业面。针对功能升级带来的系统调整,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排布,提前排查碰撞风险,实现机电与结构无缝衔接。通过践行“技术赋能+设计优化+工序穿插”的理念,项目整体工效得到了有效提升。
目前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将为北京市智慧城市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注入新动能。这也标志着北京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与城市数智化转型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与智慧城市场景创新提供了“北京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