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浏览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 用智能建造与绿色建造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添加时间:2025-10-21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报作者: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建筑业正以智能建造和绿色建造为双引擎,加速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奋力谱写从中国建造中国智造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这一深刻转型,不仅是对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的时代践行,更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和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我们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智能建造与绿色建造如何重塑行业生态、提升建筑品质、赋能美好生活。

智能建造:为中国建造注入数字化新动能

十四五期间,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愈发清晰,即大力发展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智能建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从设计、生产、施工到运维的全过程,为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数字化设计引领变革。发布会中提到,要推进自主可控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全领域、全过程应用BIM技术的普及,意味着建筑项目从诞生之初便拥有了完整的数字化基因。它将建筑的各项信息集成于一个三维模型中,实现了从二维图纸三维协同的跨越,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精度、沟通效率和决策科学性,为后续的工厂化生产和精细化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高端装备迭代升级,国之重器彰显实力。发布会中提到的新型造楼机,作为一种更加集成化、更加轻量化、更加智能化的新装备,能够实现自动纠偏、智能监控和全天候立体流水化施工,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建造装备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从盾构机、架桥机到造楼机,国之重器的涌现,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生动缩影,让施工现场更安全、更高效、更智慧。

最后,产业集群加速培育,全链条融合效应凸显。智能建造并非单点技术的突破,而是覆盖全产业链的系统性工程。按照规划,我国正着力培育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集群。这意味着通过整合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各个环节,打通数据壁垒,形成协同效应,最终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与发布会中提到的新应用高效赋能相呼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正通过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等载体,大幅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和安全韧性,而智能建造正是构筑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石。

绿色建造:铺就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与健康人居的底色

如果说智能建造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速度精度,那么绿色建造则是其温度厚度,是践行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要求,更是构筑健康人居环境的根本保障。

第一,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发布会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绿色建造、绿色建筑,并全面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亿平方米,改造后的建筑冬季室温可提高3~5摄氏度。这一数据背后,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绿色建造不再局限于节能减排的宏观叙事,而是日益聚焦于人的健康与舒适,通过严格的标准和广泛的实践,转化为更节能、更健康的生活空间。

第二,新材料新科技不断涌现,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是实现绿色与健康建造的关键。发布会上,列举了一批令人振奋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如光伏建筑玻璃、自修复混凝土、气凝胶保温材料以及极端气候区超低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等。这些创新成果的应用,能显著提升建筑性能,减少碳排放,降低维护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从源头上为营造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三,示范引领效应凸显,中国方案走向世界。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的建成和近零碳运行,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绿色建造领域的一大亮点。正如发布会上所说的,它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技术和实践的窗口。这一成功实践,不仅为国内不同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向世界贡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彰显了我国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大国担当。

融合共生:智能与绿色驱动好房子的健康人本关怀

智能建造与绿色建造并非两条独立的平行线,而是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有机整体。它们的最终落脚点,正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期盼,其核心是对人的健康、实用与关怀的极致追求。倪虹部长在发布会上对好房子的阐述,生动地诠释了这种融合。

一方面,智能建造为好房子注入智慧基因。从智慧安防全屋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让住宅变得更安全、更便捷。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住宅环境的智能感知和调节,这正是智能建造在应用层面的延伸,提升了居住的科技感和舒适度。

另一方面,绿色建造为好房子筑牢健康基石,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发布会上一项针对数万份问卷的调研结果——“6633”六不、六防、三省、三要)归纳,清晰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核心诉求,其中三要之首便是要健康。新实施的全文强制性规范《住宅项目规范》,正是将健康人居理念转化为刚性约束的典范。规范将住宅层高从2.8提升至不低于3,这一改变看似微小,却能显著改善室内空气流通质量,提升空间舒适感;对楼板的隔音要求降低10个分贝,有效减少了噪音对居民身心健康的干扰,保障了静谧的休憩环境;同时强制要求四层及以上新建住宅设置电梯,极大地提升了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人群的居住便利性与安全性。这些细致入微的标准,正是对要健康、要实用,还要有关怀理念的精准回应。此外,大力推动绿色建材的应用,实现建造和装修以后,不用再等半年、等三个月放味,更是从源头杜绝室内空气污染,将健康守护贯穿于建造的全过程。

展望未来,站在十五五规划的新起点上,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使命光荣、任重道远。以智能建造为牵引,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以绿色建造为导向,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健康人居理念贯穿始终,二者深度融合,必将持续激发建筑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这不仅是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更是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坚实行动。

摘自 《中国建设报》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清勤

 

 

打印】【关闭窗口

    本站声明:本网所有注明“信息来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信息,版权均属于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转载时请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姓名。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