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浏览
『十四五』期间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二十四万多个——我国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
添加时间:2025-10-16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

 

  1011,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总体看,过去五年,人民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筑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过去五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着力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促转型,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民生改善办实事。

  人民群众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销售新建商品住宅面积约50亿平方米;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万套(间)、惠及3000多万群众。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更新改造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84万公里;打造口袋公园”1.8万多个、城市绿道2.5万公里,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

  建筑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建筑产业规模屡创新高,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了32.7万亿元,实现增加值9万亿元。建筑业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深中通道、北京冬奥场馆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工程,盾构机、架桥机、造楼机等一批大国重器,雅万铁路、卢塞尔体育场等一批一带一路标志性成果,赢得了世界瞩目和赞誉。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我们深化住房和房地产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改革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倪虹说。

  城市更新取得明显成效

  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秦海翔表示,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出政策、明底线,推试点、抓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体检先行,找准城市更新的着力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查找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已成为共识。目前,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50多个县级市已经全面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

  坚持统筹推进,加快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387个,建设筹集安置住房230多万套;启动城市危旧房改造17.5万套(间)。坚持抓好城市的里子工程,加快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和韧性。同时,以更实举措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改造老旧街区6500多个、老旧厂区700多个,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更新的消费场景、更多的创业空间。

  坚持机制创新,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比如,完善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城市更新机制。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健全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的闭环工作机制等。

  推动五项工作建好房子

  好房子承载着千家万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推动好房子建设?倪虹说,建设好房子得有好的标准、好的设计、好的材料、好的建造和好的运维。

  在好的标准上下功夫。《住宅项目规范》已于今年51日正式实施。新的标准有14项提升。例如,楼的层高从原来的2.8提高到不低于34层以上的楼都要加装电梯,楼板的隔音要求降低10个分贝。

  在好的设计上下功夫。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了全国住宅设计大赛,全国已经报了近2000个方案,其中不仅有新房子,也有老房子的更新改造。大赛将在今年底评出获奖的方案,为好房子建设提供实际可操作的方案。

  在好的建材上下功夫。例如,推动研发适用于好房子的新型建材,建造和装修以后不用再等半年、等三个月放味;研究绿色建材、智慧安防、全屋智能,通过互联网、传感器等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在好房子当中得到应用,以提高住房品质。

  在好的建造上下功夫。根据相关调研,老百姓最关心的是“6633”问题。即六不,不霉、不堵、不漏、不吵、不裂、不臭;六防,能防电、防火、防灾、防盗、防撞、防摔;三省,要省心、省地、省钱;三要,要健康、要实用,还要有关怀。通过梳理这些要求,形成了涵盖16类、262项要点的操作手册。

  在好的运维上下功夫。要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实施物业服务提升行动,解决好群众有感的一些关键小事,为广大居民打造一个更有温度的幸福家园。

  通过推动这五项工作,我相信在十五五期间,我们的好房子会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倪虹说。

摘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3 记者 徐佩玉

 

 

打印】【关闭窗口

    本站声明:本网所有注明“信息来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信息,版权均属于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转载时请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姓名。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