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浏览
以志愿微光汇聚奋进力量——首钢建设志愿者圆满完成WTT赛事志愿服务
添加时间:2025-10-15信息来源:首钢建设微信公众号作者:

 

10月,备受瞩目的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系列赛事在首钢园隆重举行。这不仅是一场世界级体育竞技的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城市文明风貌与志愿精神的集中展示。在这场国际盛事的台前幕后,来自首钢建设三家基层单位的志愿者李博涵、陈鹏年、杨成芳三位青年职工,积极响应号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服务,分别投身于WTT场馆内及赛事主题公园的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他们用真诚的微笑、周到的服务和无私的奉献,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首建青年的责任担当与风采。

坚守核心区域,展现专业与专注

聚光灯下的主场馆,是竞技角逐的中心,也是志愿服务要求最高、最为繁重的区域。来自装饰分公司的李博涵和一分公司的陈鹏年,正是这片核心战场上的志愿者。他们的身影,活跃在观众引导、信息咨询、秩序维护、应急协助等各个岗位上。

李博涵所在的位置,是观众入场的第一个接触点,她需要清晰地引导成千上万的观众快速、有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同时耐心解答关于场馆设施、比赛赛程等各种问题。面对蜂拥而至的人流和不时出现的突发状况,她始终保持着冷静与耐心。您好,请问需要什么帮助?”“您的座位请往这边走。这样的话语,她一天要重复上百遍,嗓音逐渐沙哑,但脸上的笑容从未褪色。她坦言,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观众因为自己的帮助而露出满意的笑容,顺利入场观赛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陈鹏年则更多地负责场馆内特定区域的秩序维护与观众服务。他需要时刻关注场内动态,确保通道畅通,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赛中,球迷热情高涨,他既要保障大家尽情享受比赛氛围,又要适时提醒保持观赛礼仪。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考验着志愿者的观察力、沟通力和应急处置能力。陈鹏年说:站在场馆里,我代表的不仅是我个人,更是首钢建设,甚至是这座城市的形象。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确保万无一失。他的话语朴实,却透露出强烈的责任意识,这份担当,与他在项目现场锤炼出的职业素养一脉相承。

融入城市客厅,传递热情与温暖

与场馆内紧张激烈的氛围不同,设在公园的WTT主题公园活动区则更像一个开放的城市客厅,充满了欢乐气息。二冶建分公司的杨成芳,就在这里承担着志愿服务工作。她的舞台更广阔,接触的市民和游客也更加多元化,从活泼好动的孩童到精神矍铄的长者。

杨成芳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管理互动体验设备、讲解乒乓球文化、分发宣传资料、维持区域秩序,并与市民进行友好互动。她总是主动向前,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介绍活动内容,引导大家参与体验。在迷你球台体验区,她耐心地指导小朋友们握拍姿势;在文化展示区,她向感兴趣的游客讲述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公园里人流量大,环境复杂,她需要不断地走动、沟通、协调,一天下来,步数轻松过万,但她从未有丝毫懈怠。

 公园里的服务更侧重于营造氛围、传递快乐。杨成芳分享道,看到孩子们因为打到第一个球而欢呼雀跃,看到老人们通过我们的讲解回忆起乒乓外交的岁月,那种参与感和被需要感特别强烈。这里虽然没有赛场上的呐喊助威,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和温情互动,同样让我感到志愿服务的价值。她的服务,将体育的乐趣从赛场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公共空间,让更多市民得以共享赛事带来的欢乐。

感悟奉献真谛,汇聚前行力量

为期数日的志愿服务短暂而充实,对于李博涵、陈鹏年和杨成芳三位青年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经历,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宝贵的成长历练。

李博涵感慨道:这几天,我深刻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涵。当全身心投入去帮助他人时,自身的疲惫会被他人的感谢与笑容所化解。这种在集体中贡献力量、在服务中实现价值的过程,让我对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回到工作岗位,我也要将这份主动服务、精益求精的态度带到工作中,做好每一个细节。

陈鹏年则从国际视角看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WTT这样的国际赛事中,我们志愿者就是一张张移动的中国名片。我们的专业、友善、高效,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这让我倍感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它提醒我,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有这种面向世界、追求卓越的胸怀和标准。

杨成芳的感悟则充满了温情与联结:在公园服务,让我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市民对体育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志愿服务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这份经历激励我,要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用行动温暖更多人。

三位青年的志愿服务,虽然岗位不同,内容各异,但他们都以同样的敬业、同样的热忱,完美诠释了首钢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他们的身影,是WTT赛场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的付出,为赛事的顺利举行增添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打印】【关闭窗口

    本站声明:本网所有注明“信息来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信息,版权均属于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转载时请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姓名。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