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浏览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添加时间:2025-8-12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报作者: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党关于城市工作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城市功能实现历史性跃升,城市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城市理念深入人心,人居环境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当前,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以往在快速、增量发展时期形成的体制、机制、法制已难以适应稳定、存量发展时期的需要。时隔10年,党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既关系城市发展动能的转换,也符合民生福祉改善的期望。工程建设标准作为城市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的技术集成,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必须深刻把握这一历史方位,主动适应这一重大变化,锚定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助力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建设。

标准定额研究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求真务实,担当实干,深入研究城市发展中标准化基础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好房子建设、城市更新、绿色低碳、智能建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大标准的基础研究和制定修订力度,充分发挥标准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坚持标准引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会议明确提出了五个转变、五个更加注重,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以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工程建设标准作为质量的硬约束和发展的导航仪,亟须适应城市发展模式转型需求,在功能定位、实施路径上实现系统性升级。

首先,要推动标准化对象从建设项目城市整体拓展,以往标准化工作多聚焦建设项目中各专业技术规范制定,难以应对城市系统协同发展的复杂需求。新的历史条件下,需立足城市整体功能布局,系统制定覆盖居住、交通、产业、生态等各类设施的规模控制、空间布局、技术接口标准,通过标准的统筹协调,引导城市从碎片式建设转向体系化发展,切实保障城市功能的完整性与发展需求的适配性,引导城市结构优化与动能转换。

其次,要推动标准从过程控制结果导向转型。工程建设标准从规定项目怎么建转向规定项目建成什么样,突出各类工程设施的使用功能技术要求及安全、防灾、绿色等性能指标要求,引导工程建设从重建设过程转向重结果实效,推动城市发展从规模竞赛转向品质竞优,切实将绿色发展、品质提升等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建设要求。

最后,要牢固树立全周期标准化理念,工程建设标准既要管建设环节,更要管使用环节;既要规范项目建设的技术要求,更要覆盖城市建成区的长期运维需求,面对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挑战,加强城市运行与治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完善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维护标准,建立城市体检、更新改造的技术规范,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推进城市文脉赓续、治理增效。

提升标准效能是城市建设为人民的实践路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创新城市治理理念、模式、手段,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标准角度看,城市发展提质增效包括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下的产业升级,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不再拘泥于旧改”“棚改”“老旧小区、街区改造等传统城市更新工作内容。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的核心是人,要将群众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安全不安全作为资源配置的无形标尺。在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中,需紧密贴合城市空间重构、功能升级、品质提升、安全强化的系统性需求,打破粗放式发展思维定式,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培育以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力为导向,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对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进行系统性重构,科学规划标准项目布局,强化标准制定修订全流程管理。无论是关系生命财产安全的燃气设施标准、关乎人居环境的垃圾分类规范,还是聚焦银发群体的适老化改造细则,抑或提升治理效能的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这些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微观标准,都需要标准化工作者秉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全面考量居民生活场景的多元需求,精准设定每一项技术指标,切实提升标准的科学性、适配性与可操作性,真正让每项标准有用”“管用”“好用,切实将标准效能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化标准体系是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工作要以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释放出城市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鲜明信号。在标准化工作层面,亟须以城市内涵式发展为导向,构建新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标准质量与适配性。要聚焦当前重点任务,严格落实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等要求,健全韧性城市标准框架,在现有体系基础上,重点纳入地下管网改造、生命线工程运行保障等基础标准,同步补充应急预案编制、全周期风险防控等关键标准,构建覆盖规划、建设、运维全链条的韧性标准矩阵。要完善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标准,加大城市供水、燃气等生命线工程运行维护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力度,针对老旧管线改造制定专项技术规范,明确改造范围、工艺要求与质量验收标准,切实提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要强化洪涝防治标准协同,坚持防洪与排涝标准衔接联动,在严格落实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基础上,重点提升排水管网、泵站、涝水行泄通道等设施的防涝能力。同步推动城市防洪标准与内涝防治标准有机融合,建立超标降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水系、水库等洪涝联排联调。配套完善洪涝监测预报、预警响应等技术标准,打通信息共享壁垒,为统筹调度城区水系、排水管网及城外水利设施提供标准依据,全面提升城市应急管理水平。

推动标准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动力源泉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作为将来一个时期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之一,在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中,将创新列在首位。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双轮引擎,科技创新与治理创新的突破,离不开标准这一关键技术载体,标准既是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更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准尺度,亟须以更大力度推进标准创新,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要破解标准创新发展瓶颈,构建全链条推进机制。聚焦关键领域强化基础支撑,加强新兴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与标准研制的联动布局,通过夯实标准底座为城市现代化探索中国路径提供支撑。搭建工程建设标准化创新平台,深化科技创新与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双向融合,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加大工程建设领域研发投入,加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标准化应用与推广,着力打通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应用全链条。同步建立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的快速通道,将创新成果及时纳入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推动标准迭代升级。加快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化制度保障体系,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标准的专项认定机制,对符合条件的转化标准给予政策扶持与资金激励双重支持,通过构建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标准创新生态,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效能,为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理念为新时代城市建设、治理和发展提供了价值方向和理论依据,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指南。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必然路径,标准定额研究所要立足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管理的国家级公益性技术支撑机构和工程建设技术与经济研究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以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为改革目标,以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构建新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为抓手,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标准创新实践,提升标准技术水平,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强支撑。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8.11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所长 陈波

 

 

打印】【关闭窗口

    本站声明:本网所有注明“信息来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信息,版权均属于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转载时请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姓名。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