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业协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浏览
施工建造拥抱人工智能
添加时间:2025-7-25信息来源:首都建设报微信公众号作者:谢峰 祖戈

 

智能检测车通过路段后,设备可以自动扫描地面是否存在道路病害;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对工程装修存在的多样化标准措施进行精确整合分析,为团队提供更优方案;依托GISBIM结合,实现建筑物内外信息全面整合,构建完整的信息体系。

724,北京建工集团举行的智能建造大赛决赛现场,来自该集团下属多家单位的智能建造团队进行了智慧成果发布和现场比拼。

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智能建造作为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全国24个城市先后开展了试点工作。北京建工集团总工程师陈硕晖介绍,北京建工集团从2016年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时便提出了智能建造概念,并在后续工程中不断实践,同时先后发布了《智能建造管理办法》等文件,持续推动集团在智能建造领域持续深耕。

通过多年对智能建造的探索和积累,北京建工集团逐步梳理出企业从事智能建造的四大领域。北京建工集团科技质量部副部长杨震卿说:我们认为智能建造涉及的领域广、产品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所以我们将BIM、智慧工地、智能装备、产业互联网作为集团发力智能建造的重点,并将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作为核心考量依据。

本次大赛便聚焦BIMAI两大技术领域开展竞赛。BIM竞赛以北京建工集团开发的地产项目为载体,提供了包含完整图纸和模型,以及投标文件、项目策划书在内的完整文件,同时评审小组将其中涉及BIM的部分删除,并针对关键环节拟定题目。参赛队伍需要在几个小时内围绕评审小组提出的问题,制作一套能够服务工程建设全过程的BIM产品。杨震卿说:“BIM不应该是项目的PPT,更不能变成给业主看清工程建设流程的动画片,而是要成为能够指导实践的重要技术工具。此次竞赛以这种近似实战的模式,考验着参赛团队面对实体工程的BIM操盘能力,也为集团挖掘出更多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人才。

相比BIM技术的命题作文AI技术领域的比拼则考验着参赛团队的原创智慧。杨震卿表示,拥抱人工智能是所有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行业涉及的各类模型体系比较多,而北京建工集团毕竟不是软件企业,模型如何应用到施工现场和管理一线,需要企业内部从事不同领域工作的从业者探索更加适合本职工作的人工智能之路。比如,法务工作如何精确查询不同的法律文书?哪些更适用于面临的问题?需要差异化设计符合自己需要的人工智能场景,实现更加精准的法务服务;再比如,将现场应用的机器人施工数据整理出来后,技术人员需要对比分析其优劣,并找到其在效率、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提升优化的空间,反推到人工智能作业设备的改造升级,使之更加符合现场的实际需要,提升设备应用的有效性,让现场人员做到从能用愿意用的转变。

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类模型迭代较快,但永远绕不过垂直领域的数据支持。杨震卿说:通过大赛我们将这些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将这一模式作为集团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依据,不断丰富数字资产范围和应用效果,将沉睡的数据变成鲜活的数据,逐步构筑起符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数字底座。

 

 

打印】【关闭窗口

    本站声明:本网所有注明“信息来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信息,版权均属于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转载时请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姓名。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