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地下二次结构已全面完成、力争年底前标段内所有外幕墙全面亮相……对北京城建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部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项目总工程师刘全军而言,年内的节点任务目标已经确定,团队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也即将得到展示。
在历时一年打造这座国内顶尖儿童专属医疗设施的过程中,团队采用诸多细致入微的措施和方法,也收获了丰富的经验。
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总建筑面积近19万平方米,由北京城建集团施工的面积为8.17万平方米,包含教学科研楼、感染楼、病房楼和儿保楼等建筑,该项目建成后将打造庭院式医疗空间布局,为患者的治疗康复和医护人员工作生活创造舒适环境。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2024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都儿研所通州院区将打造成一所儿童友好医院。针对《意见》要求,该项目围绕15项内容开展课题研究和施工建设。刘全军说:“我们结合《意见》内容设计了样板间,并根据院方的使用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如今第三套样板间已经基本达到《意见》的标准。”
儿童友好医院最主要是从使用功能、人文关怀等予以体现。走进装修一新的样板间,看似普通的病房设置在刘全军眼中满满都是儿童友好的细节。
卫生间内,洗手盆被改为满足大人和儿童的高低盆;床位旁的插座位置也从原本距离地面0.3米提升到1.2米;除特殊设备之外的圆孔插座都改为扁平孔的安全型插座,避免幼儿触碰导致电击;窗户的开启扇角度也被减小,确保开启后的宽度从30厘米减小到10厘米,消除幼儿攀爬坠落风险;走廊的单排贴墙扶手变为了双排,更加符合儿童身高;病房区的颜色和装饰更加贴合儿童喜欢的卡通造型和暖色系,并在固定区域设置了儿童活动中心。
刘全军说:“围绕《意见》对样板间进行不断优化,让我们团队深入理解了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标准,也是团队通过工程收获的经验。”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根基是决定建筑质量的核心,相比地上结构,处于地下的建筑根基防水质量更是重中之重。
北京城建集团负责的标段内,涉及基础开挖的地下桩基共有2800余根,它们如同树根一样将建筑牢牢拴在地上,而钻出地面的桩头可以说是渗漏控制的关键点。
刘全军坦言,传统做法使用防水卷材包裹桩头,但因上翻下卷的造型,贴合度无法精确控制,地下水也多从贴合不紧密的缝隙中钻出来。针对这个问题,项目技术团队反复讨论研究,最终一个名为橡胶套环的发明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材料如同没有帽顶的草帽,将其扣在桩头部分,再向帽顶中心灌入橡胶沥青封闭,同时将防水卷材通过热熔的方式与“帽檐”粘在一起,形成稳定的防水组合,让每一根桩的桩头都严丝合缝。
作为标段内最后开始施工的感染楼项目,地下也暗藏玄机。这个楼虽然没有地下室,看似省去了开挖的工序,但基础安全控制也需要细致和耐心。由于该建筑地下存在大量房渣土,采取换填成本巨大,技术团队采用了“挤密桩”工艺。团队预先将部分房渣土清理,再通过锤压设备不断夯击地层,砸出2200多个深坑后逐个灌入级配碎石,通过夯击对土层的压实和桩身之间的相互挤压作用,提升整个地层的强度,为建设筑牢根基。
对于基础处理的严谨细致让建筑根基牢靠,但是面对结构施工中的特殊需要,技术团队也通过巧思妙想研究细化方案,让结构安全得到保障。
地下结构施工中,项目团队倒排工期,采取“永临结合”的方式提高施工效率,团队首先将地下室照明系统按照竣工要求进行布置,同时按照施工要求布置符合验收条件的消防水管,实现电路和消防系统全部使用正式管线网络,节省了临时设施投入,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
整个项目分为北区和南区,地上通过钢栈桥连通,地下则通过连廊互通。建筑结构造型带来了桥廊结构连接的错位现象,钢栈桥的一半结构基础在连廊结构上,而另一半则扎在土层上。“不同基础条件必然带来后期沉降不同,造成栈桥侧翻或者断裂风险,这也成为我们团队重点攻坚的难题。”刘全军说。为此,技术团队将受力于土层的基础下部进行换填,提高承载能力,扩大其混凝土基础尺寸,并在地上栈桥立柱之间增加多道拉梁,形成了三道保险,保证了地上连桥的使用安全。
屋面施工中,技术团队也将传统的“保温层+防水层”的正置法改为了“防水+保温”的倒置法工艺。刘全军说:“正置法需要增设排气孔排出保温中的空气避免胀裂防水层,由于医院设备种类多,屋顶各类设备基础密集,很难为排气孔提供空间。改为倒置法将保温置于防水之上,省去了排气孔的设置,缩短了雨季防水施工工期,降低渗漏风险,也为屋顶设备安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