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总工会发布了《北京市总工会办公室关于2024年度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名师带徒和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评审情况的通报》,北京建工获评2家北京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2家北京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3项成果分别获得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2对“名师带徒”荣誉。
北京市级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
张鹏职工创新工作室
市政路桥股份公司
成立于2014年5月,工作室重点开展轨道交通工程暗挖与盾构隧道、公路工程桥隧与路面结构等施工技术研究。截至目前,工作室开展课题研究10余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76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省部级工法12项,主编及参编标准图集9项,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0余项,创新成果应用于北京大兴机场共构线等重点工程中。
蔡志勇职工创新工作室
市政集团
成立于2012年7月,工作室主要开展盾构及地下工程技术研究,与北京市科委、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承担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工作室已累计取得国家专利97项,编制多项北京市级工法,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大角度斜通道盾构侧向分体始发技术》等创新成果,经鉴定,在技术水平和经济指标方面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北京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王振辉既有建筑改造职工创新工作室
建筑工程总承包部
成立于2022年3月,工作室聚焦建筑结构拆除加固、绿色施工与低碳节能、减震与隔震消能、改造建筑装饰深化设计等研究创新,积极总结施工经验,探索破解路径,创新成果在10余项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中应用。工作室累计取得专利13项、QC成果5项,参编多项地标、企标。工作室参与实施的南京银行改造项目获得“北京市建筑(长城)精品工程”的城市更新类项目。
王蓓丽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工作室
修复公司
成立于2021年12月,工作室围绕环境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新污染物识别技术、环境污染物质量控制技术产品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工作室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环境基金、北京市科协人才托举等项目,提出了“靶向+非靶向”创新解决方案,研制出系列土壤质量控制样品,开发全氟化合物智能终端图像比色传感检测技术和水中残留氧化剂现场快速定量试剂分析盒。工作室已取得发明专利7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并为多所科研院所提供检测支持,助力国家科技项目顺利实施。
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一等奖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关键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建集团
依托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技术团队首创性能定制化素混凝土地基与基础,结合材料、力学与工艺调控实现优异防振;研发机电多层动力管线联合隔振支吊架技术,达到纳米级防振目标;首创超深复杂地质准直桩施工工法,显著提升安全性与经济性;研发重混凝土墙成套技术,提出二次抛填重晶石骨料补偿法,实现高4.2米辐射屏蔽墙体的竖向连续浇筑成型。在创新成果的加持下,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创造了中国能量最高的电子加速器、世界首台可以储存环模式运行的增强器等多项中国和世界之最。
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二等奖
智能建造在大型复杂公共建筑
装饰装修工程中的深度应用
装饰集团
技术团队依托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主会场项目,基于智能建造技术开展墙顶一体化三维曲面异形装饰装修施工关键技术、大型吊灯复杂异形钢架结构加工及快速安装施工关键技术、超大面积悬浮式高抗裂环氧磨石施工关键技术、大跨度架空式钢平台满堂红脚手架组合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复杂异形造型一次性高标准安装,提升超大规格环氧磨石抗变形能力,有效解决室内大空间墙顶地同时施工的难题,为同类工程运用智能建造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三等奖
地铁车站明挖施工安全风险
多因素耦合演变机理及控制技术
市政集团
该技术成果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外实验和工程验证等手段,对地铁车站明挖施工安全风险多因素耦合演变机理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应用多因素耦合计算方法,形成了通过降水减压和注浆加固基底防止突涌风险的综合控制技术;通过大尺度室外实验,分析了不同支护体系基坑结构失稳破坏规律,开发了基坑装配式框架支护体系,有效解决了地铁车站明挖施工安全风险多因素耦合演变机理及控制技术的难题,取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经鉴定,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20标平谷站等工程中实现转化,创造经济效益7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