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建筑工人的健康权益,就是守护千万家庭的幸福底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六局丰桥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王足刚将目光投向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呼吁为建筑工人构建全链条健康防护体系。
从铁路建筑工人到全国人大代表,王足刚深知责任重大,要把工人的心声带到会上,他说:“每年都要为一线工友们多说几句话,多做一些事”。此前,他提出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智能建造等建议已转化为推动行业培训体系优化的具体实践,今年他将目光聚焦于广受工友关注的健康权益。
常年扎根工地,王足刚发现,一线工友面临着职业风险高、劳动强度大、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一些工友健康意识较为淡薄。建筑企业现在对农民工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但体系性建设不够完善。
“农民工健康权益保障不能止于工伤保险和年度体检,需要建立贯穿职业全周期的防护机制。”王足刚认为,首先应强化职业病源头治理,“准入监管+工艺革新”双轨并行。由相关部门设定企业准入标准,要求其在投标时提交职业病防治方案,并将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纳入工程验收环节,同时推广低尘施工、自动化设备等新技术,减少人工高危作业。同步推动“健康工友”计划落地,在各建筑工地按比例配备专职健康管理员,实施急救培训与日常巡查,并要求企业为农民工增购覆盖职业病康复、猝死、脊柱损伤等风险的补充商业保险。
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强、异地就医难的问题,王足刚建议,建立全国联网的职业病健康数据库,打通跨省医保实时结算通道,同时将健康体检证明、职业病危害告知书等纳入劳动合同附件,形成标准化用工体系。“将技术革新与制度保障深度融合,才能为一线工人织密‘从预防到救治、从身体到心理’的全链条防护网。”王足刚说。
作为从建设一线成长起来的全国人大代表,王足刚始终将目光聚焦在建筑工人这一群体。常年扎根建筑工地,这里既是王足刚的工作阵地,也是他作为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收集民意的重要场所。
王足刚期望通过这些建议的有效实施,切实保障建筑行业务工人员的安全与身心健康,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