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丽泽商务区内一块被两条河夹住的扇形施工现场,北京建工一建公司万泉寺中阳广场项目执行经理张成正带领团队,为春节前完成首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努力着。
“这两条河分别在项目的东侧和南侧,加之北侧还有暗河,整个项目就像被夹在了‘水中间’。目前,我们刚刚完成了主体结构全面跃出地面的既定任务,比计划提前了足足1个月。”张成说。
去年底,万泉寺中阳广场项目正式开工,摆在团队面前的首个难题便是如何与水为伴。在同行眼中,较为适合建筑基础施工的砂卵石层在这里却成了一把“双刃剑”。
张成说:“砂卵石层最大的特点在于土层与石层叠压结构相对稳定,但其如同海绵的地层透水性较好。对我们而言与水为伴,每次下挖地层可能都如同打开的花洒一般。”
面对高含水率地层,地下连续墙阻隔来水已是成熟技术方案。面对四周皆是河道的施工现场,常规设计必然以“稳”字当先。但在这里,项目团队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地下连续墙的总体长度减少。通常情况,地下连续墙会围着建筑基坑边缘插入,局部为了提高稳定性需要打弯成“几”字形来实现更好的阻水效果。项目团队和设计单位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将原本需要打弯的“几”字形区域拉直,并在拉直的位置通过设置3台塔吊基础来压住地层,与地下连续墙形成共生的稳定结构挡住来水。
张成说:“‘几’字变‘一’字后可减少地下连续墙的长度约40米,同时,我们只在基坑中保留1台塔吊基础,其余的全部外置并不需要后期拆除,解决了塔吊基础二次拆除对主体结构施工效率的影响,这项改变缩短工期约20天。”
对张成团队而言,面对地下水的影响,施工组织并非只有优化方案,虽然地下连续墙的设计并不保守,但在抗拔桩设计上,团队却又十分稳健。
最初,方案将原本设计的抗浮锚杆改为了抗拔桩,“桩更粗大,自然比锚杆能更好地拉住结构,使其不受到浮力影响,不过成本也相对较高,但我们的决策从不局限单一技术方案。”张成说。
团队后期采取跳仓法施工工艺,实现工序间更高效的流水作业。
为提高工作效率,团队将各类施工方案细化超过100个。其中,对于基础开挖后期设备的外运问题团队也另辟蹊径,原本需要随着土层下挖并逐步退着运出的机械方法虽然可行,但张成认为,面对地下水丰富的地层,尽快进入结构施工是应对的最好方式之一。
他说:“我们要求所有开挖设备全部正常施工,最后将作为运输通道的马道土层清除完毕后,很多设备就落在基坑里无法自行撤出。于是,我们租赁了履带吊,从基坑外如钓鱼般将设备逐台吊出,虽然增加了设备租赁费用,但整体基坑完工并插入结构施工的周期提前了约15天。”
与水相伴需要更精细的施工过程来打造高品质建筑。针对项目存在大量异形构件和斜梁等复杂节点,模板加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项目部使用了数控机床取代人工裁切,不仅实现了毫米级误差的精度,模板加工任务由两名普通工人操作机械即可轻松完成,实现了模板工程下料及加工整体效率提升50%以上,拼装到结构上成形质量更好,此外,通过人工和原材料的节省,主体结构成本也降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