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业协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浏览
传统工法 现代技艺 为古建筑撑起“保护伞”
添加时间:2024-1-12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报作者:

 

  寒冬时节,多地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大雪美景配上古建筑,别有一番中国古韵。

  瑞雪纷飞的时刻,古建筑群典雅朦胧,密集的雪花之间,依稀可见古建筑的轮廓之美。红墙灰瓦,飞檐翘脊,一座座古建筑在大雪映衬下,尽显岁月沧桑。铺在青石路上的积雪,与两侧的参天古树交相辉映,让游客仿佛完成一场穿越,拨开历史烟云,感悟文化底蕴。

  人们欣赏雪景的同时也不免好奇,看似轻柔的雪,会给古建筑带来哪些挑战?古人在建造时使用了哪些技法来提升古建筑抗灾能力?

  大雪对古代建筑的最明显影响之一就是对屋顶的负荷。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雪花是轻飘飘的,事实也是如此。雪花本身并不重,50001万片雪花的总重量仅为1。但遇到持续降雪天气,雪花会不断聚集,1立方米的新雪,是由高达60亿到80亿片雪组成的,所产生的巨大重量,足以压垮树木甚至建筑物。如果新雪的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050.1,那么100平方米的平面屋顶,如果积雪厚度为20厘米,房顶就会承受12吨的重压。

  古建筑在面对大雪时需要特别考虑屋顶的设计强度。在承受大雪负荷的同时,还需要确保屋顶不会塌陷。因此,古建筑常会在屋顶上增加支撑结构,如横梁和支柱,以增强屋顶的稳定性。在北方,古建筑多为抬梁式结构,这一结构便可有效抵挡降雪带来的纵向压力。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抬梁式被定义为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络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这些檩除排列椽子承载屋面重量以外,檩本身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简单来说,抬梁式就是在立柱上架梁,在梁上又抬梁,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更是皇家建筑群首选形式,是木构架建筑的代表。

  除了雪花的重量,冰雪消融后也会具有很强的破坏力。雪变成冰,冰融化再结冰,这个过程对建筑材料产生冻融侵蚀。此外,如果雪水排泄不掉,积水也会对室外文物产生影响,比如古建筑一旦积水地基就会软化,墙体就可能出现变形。

  有专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自然灾害给古建筑带来的风险正在加剧。其中,雨雪天气带来的水害是建筑遗产面对的最常见、破坏力最大的灾害类型之一。那么应该如何降低降雪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降雪之后,主管部门需要第一时间除雪,防止积雪在地面或屋面上的冻融过程让建筑材料产生病变。出于对古建筑的保护考虑,不能使用融雪剂以及大型除雪设备。

  加强日常养护是提升古建筑抗灾能力的重要方法。古建筑最怕雨雪天气,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漏水。漏水会导致很多问题,结构沉重、材料受损,甚至长草生霉。所以古建筑要及时对建筑本身进行加固,房顶漏水也要尽快修复,把雨雪天气带来的破坏降到最低。

  面对雨雪侵袭,古建筑保护与修缮还需要运用高新科技手段,使保护和利用更加智慧化。

  近年来,多地开启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工作,以古建筑为数据原型,综合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绘等技术,对古建筑的空间位置、尺寸、纹理以及周边环境等信息进行非接触式精确记录,为古建筑打造“3D身份证。同时,按照一栋一册的要求,建立古建筑测绘档案,并建立多元化的数字应用场景。

  例如,在安徽省的徽州古建数据库中,每座古建筑不但有各种详细的数据和测绘图,还有三维虚拟仿真数字模型。人们可以看见古建筑的形制、结构、细节,乃至营造过程,可以看见整体布局、水系、道路系统、园林景观等系统而全面的景象。

  在古建筑数字档案的基础上,多地还开发了历史建筑管理系统,将测绘数据储存至城市大脑,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和资源保护体系,着眼于古建筑本身的保护,也关注地理环境的监测。对古建筑周围环境、土壤、气候进行整体监测,对可能出现的位移、下沉、裂缝等问题进行数据监测,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文保措施。

  此外,在雨雪天气较多的地区,需要进行科技攻关。在保证建筑本体不受损害的前提下,针对雨雪天气使用新材料,让古建筑墙体强度更高、防水性更强。

  为古建筑搭保护罩,也是保护的创新思路之一。例如,山西进行抢救古建撑伞行动,为古建筑搭棚。这种方法虽然不能解决本体的问题,但可以有效降低雨雪天气的危害程度。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4.01.11 宗河

 

打印】【关闭窗口

    本站声明:本网所有注明“信息来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信息,版权均属于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转载时请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姓名。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