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日前,第十五届“中国钢结构金奖”(第一批)获奖项目名单公布,住总集团承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启动区东南组团二标段166、170工程(简称“副中心二期工程”)榜上有名。这是集团第五项工程荣获该奖!
北京城市副中心二期工程位于副中心核心区东侧,东西呈对称布置,地上8层(局部9层)、地下3层,建筑物由一栋一字型建筑和一栋L型建筑围合而成U型院落,建筑以南北向为主要朝向,三合院开口朝向街区道路。
开工伊始,集团工程总承包部住总钢结构公司就确立必争“中国钢结构金质奖”的目标,仅用38天就完成1.26万吨钢结构的BIM模型深化工作,为后续施工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10月22日成功吊装地下首根钢柱,12月22日完成地上首根钢柱吊装。历时5个多月,于2021年4月28日实现钢结构封顶,成为副中心二期首个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的工程。
1钢筋排布复杂难度加大
工程地下为混凝土框架劲性结构,地上为钢框架支撑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结构主要分布于地下二层至地上九层,包括钢柱、钢梁、钢支撑等,钢材使用总量达1.26万吨。
由于地下钢筋排布复杂,套筒及钢筋穿孔节点众多,尤其是双柱节点,给安装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梁截面及配筋种类多,钢筋放样形式多达54种。降板区域多,标高多样,以首层为例,降板区域占比65%以上,就有9种不同的标高,极易造成搭接板或套筒标高有误,诸多因素大大提高了钢筋深化难度。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为保证施工进度,务必在2021年元旦前完成所有钢构构件的加工制作,意味着44天内需完成1.26万吨钢结构的沟通及深化工作,包含地下钢筋排布及幕墙埋件,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度较大。为此,住总钢结构公司和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钢构班子成员和项目部开展集中研究,讨论地下钢筋排布、钢构构件加工等相关事宜,深化技术交底,保障施工进度。
2焊接机器人助阵提高效率
工程地上主要构件在2020至2021年冬季期间进行焊接,最冷温度达-18℃,这对焊接工艺及焊工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大体量钢结构施工,项目部大胆创新,把通常在流水线上工作的焊接机器人应用到施工现场。
这些焊接机器人机器臂展可达1.4米,焊枪枪杆根据项目特制,方便应用于钢结构柱之间的焊接。在传统人工焊接过程中,焊接质量往往取决于焊工水平。而对焊接机器人来讲,通过人工编程为它布置任务后,机器人就可以自动完成焊接,每道焊缝宽窄误差仅在正负1毫米之间,而传统焊接往往可达3毫米,焊接精准度因此得以大幅提高。
除焊缝美观、精准度高外,焊接机器人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实际测算显示,单台焊接机器人效率比人工至少提升20%,传统焊接两个人一天大约能焊3根钢柱,而一名技术人员则可同时操作2至3台机器人同步焊接,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
3
样板引路保证施工质量
为高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部细化分解工序安排,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以科技应用为抓手稳步提高工程质量、生产效率,达到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升效益的目的。
住总钢结构公司、项目部坚持技术先行,严格落实“五必须”方案要求,以高的站位、严的标准齐抓共管抓好副中心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对工程创优实施情况给与针对性的过程检查,指导项目研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落实责任到人,确保督导检查有成效。
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各项施工方案并进行方案交底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控制,有检查,为项目履约保驾护航。各项工序严格落实首段(首件)验收制度以及样板引路制度全面开展,为施工质量立标杆、做样板。为保证工程的制作进度及制作质量,成立由监理和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管理小组”,对制作全过程进行管控,工厂、现场双重把关,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工程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9个大项,45个小项,其中钢结构3大项,21个小项。项目部以科技应用为抓手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生产效率,缩短工期,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升效益,获得诸多技术运用成果。其中,“民用公共建筑工程钢结构安装施工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制作过程中应用的“厚板组合焊缝埋弧焊全熔透不清根技术”为国际领先水平;QC成果“提高钢梁扭剪型高强螺栓施工一次合格率”获得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成果竞赛活动Ⅰ类成果;BIM的创新与综合应用获得2022年度北京市工程建设BIM单项应用成果一类奖。
中国钢结构金奖
住总集团获奖工程
中国钢结构金奖是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获奖工程为我国从事建筑钢结构制作、安装企业承建的各类建筑钢结构工程,工程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除此次获奖工程外,住总集团还有四项工程以优异成绩问鼎中国钢结构金奖,它们是——
冰上项目训练基地1标段(综合馆)工程
冰上项目训练基地1标段(综合馆)工程总面积6.8万平方米,工程整体结构为钢管混凝土柱、柱间支撑与钢梁组成的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共使用370钢柱、1593根顶板钢材、2.2万平方米顶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用钢量达1.7万余吨。
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工程
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总建筑面积62996平方米,结构形式为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总用钢量约1.13万吨。项目地处延庆山区,大型构件运输困难、场地内高低错落,场区可用空间狭小、现场存在双曲弯扭构件焊接拼装、大跨度钢桁架、低温焊接、高性能耐候钢焊接等复杂施工工艺。
北京市二中经开区学校工程
北京市二中经开区学校工程总建筑面积12.09万平方米,最大建筑高度25.2米,地上6层,地下2层,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小学部、中学部、报告厅、图书馆、走班教学楼、学生宿舍地上主体采用钢结构,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2号报告厅采用桁架屋面,风雨操场上主席台采用组合网架结构、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以箱型柱和H型钢梁为主,连接方式包括栓焊和焊接,全部采用Q345B钢材,钢板最大厚度40毫米,总用钢量达1.2万吨。
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急救综合楼工程
工程总建筑面积62790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12层,建筑高度达55米。医院集急诊急救、手术、住院为一体,结构形式为钢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体系,总用钢量8239吨。工程梁柱节点钢筋穿插复杂、降板和斜梁多,项目部采用BIM深化技术,结合现场条件优化施工工序。课题研究成果《提高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梁节点钢筋安装精确率》获北京市QC成果一等奖,项目获“2020年北京市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示范工程”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