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业协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浏览
“老”匠人守护“古”建筑
添加时间:2021-6-25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作者:王晓霞

 

——访杭州文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维海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如是说。

建筑里面蕴藏着城市的集体情感,而古建筑犹如一座城市的生动面孔,历经着沧桑,镌刻着记忆,是历史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城市面孔也面临着出现皱纹甚至毁容的风险。

为了让古建筑容颜永驻,很多的一线工匠用一砖一瓦为古建筑美容。近日,《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了杭州文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维海,他结合十几年经验,讲述了在一线进行古建筑保护的感悟。

独特——营造技艺复杂多样

中国古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由柱、梁、枋、檩等木构件组成木构架体系。因为古建筑营造技艺复杂多样,其修缮也要考虑到多种情况。张维海说。

以他所参加的古建筑修缮为例,根据规划和设计等要求,古建筑的修缮包含了方方面面,如屋面、墙体、柱子、台基、油饰彩画等部分。仅以屋面的修缮为例,屋面的功能是防雨、保温、隔热和美化建筑物,最主要的功能是防雨。中国古建筑的屋面通常是由椽和望板的木基层、灰背和瓦件构成,漏水是屋面损坏的主要情况。当屋面漏雨时,雨水会通过移位或破裂瓦件流到下面,沿着灰背缝隙流下来经过木基层到室内,腐蚀着木构架;且带有灰泥的雨水流到围廊、斗栱和槛墙部位,又造成檐廊部分油饰彩画的污染和小木作材料的腐朽。小小的漏雨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大木构架和槛框、槅扇等小木作的损坏。

张维海介绍说,在屋面的修缮过程中,找到病因很关键。如果遇到屋面漏雨的情况,一般先看瓦件是不是缺少、破损和移位。在南方,可能会因为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瓦件破损和错位,也可能是动、植物的因素造成的。除此之外,可能由于柱子糟朽、柱基沉降引起构件和屋面位移变形,导致屋面渗水。

古建筑中有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近百年的说法。木头不怕泡在水里,最怕潮湿的环境。张维海提到。由于古代建筑工程缺乏有效的防潮措施,加上土坯、砖这些墙体砌筑材料自身又有吸附水分的特点,特别是南方的墙体往往是潮湿的,包砌在墙体内的木柱,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滋生霉菌糟朽。严重时柱子底部或梁、檩等木构件的一端会出现整体糟朽,从而对整体构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带来严重影响。

此外,还有可能是台基的不均匀沉降、白蚁对木柱的蛀蚀、砖墙出现酥碱等原因,仅仅是屋面的修缮,就要先来一个全身体检,类似情况也导致了工程费用的增加和施工周期的拉长。

近年来,为保护好古建筑,各地先后出台一系列标准和指导性文件,规范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这为历史建筑的修缮和利用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古建筑的修缮工艺比较独特,人工和材料加工费用相对较高,在实施修缮工程阶段,需要处理好质量、造价和工期的关系,才能保证古建筑的修缮质量,从而使历史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张维海说。

重点——健全日常保养维护制度

目前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预保护制度的建立非常关键。张维海说。他分析,古建筑一旦出现损坏,其损坏程度就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如果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日常保养维护制度,就能够在古建筑损坏之初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保护性修缮。

张维海谈到,从现有的管理体制上来看,古建筑修缮是一项周期性的工程管理项目,实施保养维护工程,需要完成立项、申报、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和施工及验收备案等一系列工作。相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实施保养维护工程存在着诸多难题。首先,保养维护工程实施周期通常在5~10年时间,有的甚至更长;对于小的残损,既不能简单修复,也不能立项,只能做监测、记录存档。例如:如果出现屋面某一个点有轻微的渗漏水、木构件有虫蛀迹象、墙上或屋面生长草木等情况,一般是记录存档。而恰恰是以上类似情况,是古建筑损坏的主要原因,经历的时间越长,腐蚀损坏的程度会越大。因此,现阶段保养维护工程的实施方式不利于对古建筑有效保护。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据张维海介绍,要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必须完善日常保养维护制度。要把经常性的保养维修改为日常性保养维护,保养维护工程调整为保养维护工作

他认为,日常性保养维护,就是一旦发现残损或腐朽问题,几日内要制订维护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等出现大问题后,再申请立项解决。

此外,把保养维护工程调整为保养维护工作,也是为方便日常性维护的需要。实施保养维护工程需要立项,需要系统化的工程管理。而保养维护工程要求不改变建筑物的现状结构、外貌、装饰、色彩等价值要素,进行除草、勾抹、简易支顶、局部揭瓦补漏、防潮防腐、除虫防火等经常性的工作。

对于保养维护的方式,他建议可以采用维修服务外包、招收工匠做日常维修等方式。服务外包形式应根据相关法规、规范要求,承包给有资质的修缮单位。编制内设立工匠,可以实施简易的日常维修,及时消除损坏建筑物的隐患,达到建筑物的保护目的。只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才能保护好古建筑、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核心——培养可传承的工匠队伍

一个项目只有好的规划师、设计师还不够,一定要有好的工匠来实现最后一公里。而目前,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最缺乏的恰好是这最后一公里

古建筑的修缮需要传统的技术工人,如木工、泥工、油漆工、石工等工种。修缮队伍老龄化是当前的主要难题,目前很多有手艺的技术工人多是50岁、60岁。张维海说。之前,由于区域内修缮体量有限、社会对建筑工人的认可度不高等原因,修复古建筑的技术工人几近断层。近年来,随着古建筑保护、传统文化的兴起,民间工匠才逐渐有一部分加入进来。

他提到,要做好工匠的传承工作,需要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观念,完善法制和政策,参照非遗传承人的模式,以区县为单位,认定若干个敬业、有技术的工匠,培养一批有传统建筑工艺和技术的传承人,服务于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

一些年轻人觉得修缮古建筑就是建筑工人。相比办公室的工作,古建筑修缮的匠人很多时候是在室外工作,工作时长一般是10个小时左右,职业地位不高,工作也比较辛苦。张维海说。对此,他认为,应该从国家层面给予工匠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各界也应该通过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理解工匠职业的重要性。

政府一定会起主导作用。他表示,类似历史建筑的修缮工艺技术及工人,对于的传承,关键的一步也是认定。在工匠的认定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标准,让以有真材实料手艺和技术安身立命的工匠能够脱颖而出。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工匠技师,企业也可以参与进来共同完善工匠技师的运营管理,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让工匠技师带着徒弟传承技艺。

 

 

打印】【关闭窗口

    本站声明:本网所有注明“信息来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信息,版权均属于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转载时请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姓名。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