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业协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浏览
让技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添加时间:2020-9-16信息来源:中国建设报作者:程晓丽

 

在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十冶)荣誉展厅,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各种奖项琳琅满目。相比之下,更夺人眼球的是一张张科技创新的奖牌、一件件技术研究专利。让技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是二十冶在技术创新中的发展理念。二十冶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秦夏强表示,技术创新是该公司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其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

技术创新根深蒂固

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作为中冶集团子企业中科技创新的佼佼者,在1978年打下宝钢建设第一桩起,二十冶人便开始了对技术创新的孜孜追求。

那时,打桩技术对二十冶人来说是一片空白。为了适应宝钢工程建设的需要,二十冶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造什么的原则,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外考察并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不仅掌握了在沿海软土地基上打桩的技术,还自主研发了等离子地下钢管桩切割机技术,填补了我国钢管桩地下切割的空白。

当一声声锤击声敲响时、当一根根钢管桩渐渐嵌入大地深处时,宝钢项目建设的第一桩在奠定二十冶轧机之秀的领先行业地位的同时,也预示着二十冶技术创新的基因深根固柢。

在西澳SINO铁矿项目建设过程中,二十冶自主研发了冶金矿山工程模块化建造技术,创新性提出了模块化建设模式的新思路,实现重达千吨的冶金矿山设备模块设计、国内组装、整体运输、国外整体安装,开创了境外工程境内干的建设新模式;在珠海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在没有相关规范、标准情况下,研发并系统性完善综合管廊各功能节点,在国内率先每隔800设置人员出入口,首次将220千伏电力电缆纳入综合管廊内,研发并实施了综合管廊工业化自动控制技术,形成了沿海地区首个软土地基现浇综合管廊结构施工工法,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树立了标杆。

技术的引进,是强烈光荣感、责任感、紧迫感之下的高水平引进,而在漫长的自主创新、迎头赶上的过程中,二十冶人遵循的始终是对先进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方可开花结果。技术专利不能长期趴在办公室、展示厅、实验室里,必须转化成相应的产业成果。中冶集团董事长国文清表示。

为实现科技成果的共享、交流和转化落地,二十冶对内建立企业技术资料库和重点技术成果池,以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为抓手,开展重点技术成果项目试点应用,实现集团公司重点技术成果在项目上可复制推广应用。对外则大力开发产学研合作平台,在助力重大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以科技创新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二十冶海外公司与昆明理工大学、斯里兰卡信息技术大学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通过对高速公路通车多年后再勘察、对土样试验以及地基处理效果的反分析,推进超深厚泥炭土工程特性及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向更高水平迈进;二十冶旗下总承包公司、工程设计院、上海二十冶依托上海顾村保障房项目、江苏邳州云鼎新宜家安置房项目、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项目,多次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与同济大学开展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抗震可靠度评估、基于构件重要度的装配式建筑拆分原则及方法研究,逐渐形成了一批装配式建筑研究成果并应用于项目建设。

此外,二十冶与湛江钢铁、中冶武勘、宝钢工程技术等7家单位共同完成了重大科技成果沿海复杂地质气候条件下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邀请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11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进行成果鉴定,大幅提高了公司的行业影响力。

技术的发展,记录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企业的奋进史。从被动的追赶者”“适应者到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影响者,二十冶在技术创新的旅程中乘风破浪、扬帆起航,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

 

 

打印】【关闭窗口

    本站声明:本网所有注明“信息来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信息,版权均属于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转载时请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姓名。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