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业协会|人力资源协会|建筑协会
  
 
 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浏览
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升级改造西单文化广场
添加时间:2019-7-4信息来源:首都建设报作者:刘偶

 

完成回填种植土约70%,完成种植苗木约40%,与此同时,拆除工作已完成50%……位于长安街西单路口东北角的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自开工后在高高的围墙遮挡下,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作为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部,通过实行拆建同步逆做法等施工法,确保十一前后项目地上景观率先完工亮相,让市民在途经此地时,感受到树木错落有致、鸟儿栖息觅食的美景。

拆建同步打造新广场

走进西单文化广场施工现场,北侧的下沉广场伴随着十多台大型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部的施工人员正在对地下一层原主体结构梁进行拆除。而在项目南侧,负责本次绿化施工的西城区园林市政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则正对整个广场绿化带建设进行冲刺施工。一个工地,两副景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了解,为能在十一前后顺利完成广场地面西南侧近7000平方米的增绿改造,率先将地上景观亮相。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西单文化广场改造项目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摒弃了传统的先拆后建施工法,改用拆建同步,外加逆做法施工。项目部进场后,首先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加固,然后边拆边建,同步进行。我们在做完加固支撑后,首先将地上一层建筑进行拆除重建,方便绿化单位能尽快入场施工。中建二局北京分公司西单文化广场改造项目副总指挥石荣说。

曾经的西单文化广场,面积达1.5万平方米,地面无覆土,绿化种植方面却仅有200多棵银杏树,绿化面积少,每棵树的成长空间有限,树木成活率较低。为了将花盆变成森林,我们通过利用12000吨钢筋,近13000立方混凝土和10000钢结构,把每棵树的栽种面积扩大,同时还设置了人工排水系统,保证树木根系及时代谢。石荣说。

此外,由于整个西单文化广场由西南到东北呈缓坡上升趋势,为了使森林形成高低错落有致、树木丛杂分布的景观,项目部在施工时将过去环形的下沉广场连通地下一层。同时,广场东北部作为复式绿地,在广场的二层平台也全面实现绿化。据了解,改造升级后的广场绿化面积增加超过6000平方米,总数约为11200平方米

截至目前,项目南侧园林施工已回填种植土约9500立方米,约完成70%,种植苗木59株,约完成40%;景观墙施工约210,园林步道垫层施工约450平方米。同时,广场改造整体施工已完成三分之一,拆除工作已完成50%

逆作法+内支撑破解难题

我们在入场前提前3个多月就进行施工推演,从施工现场平面组织、竖向交通组织、到施工管理制度、施工工艺进行了六轮细化。石荣说。据了解,施工现场南侧紧邻长安街、西侧毗邻西单主干路,同时距离图书大厦不足20,基坑部分区域距离地铁4号线附属结构更是不足214.5深的基坑一旦发生坍塌后果不堪设想。为此,项目部经过对多种施工法对比筛选,最终决定采用市区极少采用的逆做法+内支撑的施工法。

逆做法+内支撑施工法是指在保留原有结构基础及外墙的前提下,先进行基础底板的加固,随后进行外墙加固及新建结构竖向钢结构的安装施工至正负零。在优先完成正负零楼盖施工后,再利用既有结构楼板和新建结构楼板作为内支撑,后续向下逐层拆除、逐层新建、逐层换撑,先地上、后地下。

为了确保主体结构加固到位,项目部采用2200吨钢结构支撑,在需要提前拆除的原结构柱四周用2×2的钢结构进行支撑,然后再进行原结构柱拆除。与此同时,进行地下室基础底板和外墙加固,作为确保建筑物稳定和控制周边形变的基础。“通过我们一系列技术保障手段,目前我们的工地水平变形量可控制在6毫米之内,低于同类工程小于20毫米的变形量。项目技术负责人刘云霁表示。

研发天眼智慧监测系统

西单文化广场改造项目,除了对广场地面南侧近7000平方米的绿化带进行增绿改造外,对广场地下结构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也是本次改造施工的重要内容。在结构改造方面,我们首先要对西单文化广场地下四层、地上一层共计4.26万平方米的建筑进行拆除重建。改造后,广场地下部分将从四层变为三层。石荣表示。

沿着步行梯,记者来到14.5深的广场地下四层,134根原有支撑柱和181根新安支撑柱,将近万平方米的地下四层空间划分成若干区域。在昏暗的灯光下,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迷宫之中。以往改造施工都是直接拆除,然后逐渐从下往上建,施工人员视野好,同时也相对安全,而我们项目要求施工人员要先下基坑最底部进行基础底板和地下室外墙加固作业,然后对所有原有结构进行支撑保护后再拆除,难度和危险性就特别大。为此,在进场前,项目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就专门研发了工程天眼智慧监测系统,确保施工人员地下作业处于安全环境。石荣说。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在地下作业区每层上方楼板,每隔10,就安装有蓝牙定位装置。手持电子监控卡的施工人员自进入施工区域后,就会在监控大屏中显示出自己的所在位置和个人身份信息,同时每隔2秒钟,定位系统会自动更新一次施工人员位置信息。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套系统位置误差可控制在15厘米之内。我们对现场人员实行24小时监控,同时我们的电子监控卡还具备危险区域报警和远程求助及长时间滞留报警功能,一旦工友出现身体不适,可以按下卡上的‘SOS’红色按钮,监控中心就会自动报警,及时给予救助。刘云霁表示。

 

 

打印】【关闭窗口

    本站声明:本网所有注明“信息来源: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信息,版权均属于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转载时请注明信息来源和作者姓名。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登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转载内容仅供网友学习与交流,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copyright © 北京建筑业人力资源协会 京ICP备15000205号-2 电话:010-64968361 010-64963911 E-mail:bjjzyrlzyxh@163.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二区12号楼院四层( 100101 )